有调查显示,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,患病率在10%~17%。在自杀和企图自杀的老年人中,有50%~70%是因抑郁症所致。遗憾的是,当悲剧发生后,人们并未了解真相,而多以病人“想不开”聊以自慰。
与其他年龄段相比,老年抑郁症的表现往往很直白,症状也有不少独特之处。
病床上念叨活够了这些老人以躯体主诉入住相应的内科病房,有的已住院多次,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,或有并不严重的常见慢性病。病人的痛苦反应远超过实际病情,越住院精神状态越差,躯体症状并不减轻。他们当着周围人的面总是诉说“治不好”、“太遭罪”、“不想活了”之类的话,对精心照料和劝解反应冷漠或抵触。
整日寻思有病对自身某些症状过度敏感,或确认患有某种疾病。表情沮丧,意志消沉,总是用手捂着难受部位,语言和活动明显减少。有的老人是在得知同事、战友、亲人患重病或去世后出现这种情况,有的老人是因为起初的一点小病,怀疑医生用错了药,或认为药物的副作用,导致病情变得像现在这样复杂、恶化。他们在儿女的陪伴下不断检查,尽管相关指标正常,但仍不能打消顾虑。他们害怕病,天天又想着病,终想用极端的方式摆脱病。
无端猜疑亲人在对待配偶和子女方面,一些老人有明显的主观臆断表现。例如,整天猜疑老伴感情不专或有第三者。他们会讲述得很形象、具体,如跟邻居的某某,共有几个情人,偷着吃壮阳补肾药等。另一种情况是猜疑儿女们不管自己,要陷害自己,没一个孝顺和称心如意的。
饱受失眠折磨要自杀他们经常诉说失眠的苦恼,一到夜晚就发愁,早早躺下就是不睡,或凌晨两三点钟醒来再无法入睡。他们怕吃安眠药,但又不得不吃,吃一次也只能维持较短睡眠时间。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废人,整天头脑昏沉,记忆力大不如从前,躺在床上什么事也做不了。不少老人受不了这种折磨,明确表示这样下去迟早要自杀。有的老人甚至打算用斧子劈开自己的头以视究竟。
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,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原因。当有的人“人老心也老”(脑细胞的退行性改变)时,当人们处于孤独失落感之中或生活中发生了不良事件时,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会悄然发生改变,如5-羟色胺(5-HT)系统、去甲肾上腺素(NE)系统、自主神经系统等出现异常。这些用肉眼和一般检查所不能观察到的生物化学变化,易使人出现相应的精神和躯体障碍。
有关理论认为,当脑内5-羟色胺含量持续下降,人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、认知障碍、睡眠障碍、自杀行为以及痛觉敏感性增强,出现各种疼痛不适等。因而,临床上所见的老年抑郁病人,不是萎靡不振,就是烦躁不安,总是叹息呻吟着睡不着觉或这痛那痛,一门心思地想去死。
又由于大脑中控制情感的中枢和控制内脏的自主神经为同一中枢,其功能又受到神经递质等化合物质的支配影响,所以当这些物质缺乏时,不仅出现情感障碍,同时也波及自主神经系统,使之功能紊乱。其外在表现多种多样,如病人心前区不适,胸闷心慌心悸;血压升高,头痛头晕;上腹部不适,腹胀,厌食消瘦;血糖升高,口干舌燥,多汗等。如果临床上只关注了躯体,则易漏掉情感障碍这一实质病情,有时会以脑供血不足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来医治老年抑郁病人,或以头痛待查、胸闷待查、消瘦待查等反复留观,结果事与愿违。
不要过度诊治老年抑郁症病人心理暗示性高,总愿朝着不好的方面联想(负性思维模式)。如果围绕着躯体症状反复查治,他们会越加感到自身病重难治,悲观失望,加重抑郁。
不要过多解释“歪曲事实”和“发泄”是老年抑郁症病人常使用的心理防卫术,目的是排解痛苦,满足内心需求。如果我们按常人的思维判断标准,与病人理论是非曲直,或不断开导劝慰,等于对抗病人和封堵宣泄渠道。这样会失去病人的信任,使其产生警觉敌对。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,耐心倾听和帮其倾诉,再配合药物治疗,病人会逐渐自动解除不合理的心理防卫方式。
要选择佳的抗抑郁药物不少病人和家人询问:吃谷维素、维生素B1、健脑丸等能否治疗抑郁症?结论是否定的。一定要选针对5-羟色胺神经递质调整作用强的新型抗抑郁剂(SSRI类等)。这类药在服后2~4周起效,期间有些不良反应,但过后会消失。根据病程和病情,需要足够的疗程和巩固治疗。过程呈“阶梯形”(一般先改善情绪,然后躯体症状好转,后睡眠趋向正常),或“波浪形”(症状由密到疏)。这些都需跟病人和家属沟通交代,以防丧失信心,在治疗初期出现自杀行为。